酷暑期氣候變化無常,突出表現為高溫高濕、風雨雷電頻繁,以及經常出現,持續接近于豬正常體溫和陡然降溫的極端天氣。這些極端天氣的出現導致的直接結果如下:
(1)高溫高濕加速病原微生物的增殖。在高溫高濕環境下,細菌、螺旋菌、放線菌、霉形體、支原體、衣原體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大量增殖,極大地提高了豬群感染發病的概率。同時,高溫高濕季節,蚊蠅鼠雀等有害動物也進入了活動頻繁期,尤其是嗜血的蚊子、蒼蠅,在叮咬豬群的過程中,又加速了疫病在不同個體間的水平傳播。
(2)持續接近于豬正常體溫的高溫和高濕,使豬群處于熱應激狀態。豬的汗腺不發達,需要通過加快呼吸、加快血液循環排除多余的熱量。當長期處于高溫和高濕狀態時,尤其是長期處于接近正常體溫的高溫高濕環境時,豬會通過內分泌的調整,增加腎上腺素的分泌,從而加速心臟跳動、加快體液循環,從而被動地適應環境。長期的補償調節和被動適應,無疑會加速體內生物酶和維生素的消耗,但體內酶、維生素的存量有限,其合成速度的加速和調節不僅能力有限,而且滯后于需求的上升,更為要命的是一些至關重要的酶類和維生素,豬體根本就不能合成。這是疫病多發的內在原因。
(3)陡然的大幅度降溫,使得豬群在適應高溫環境后突然處于低溫應急狀態。由于副熱帶高壓和南下冷空氣對流的影響,黃河和長江流域在夏季高溫季節,經常出現突然降溫 8~10 ℃,甚至15 ℃的天氣,這種氣溫的劇變,迫使豬體從適應高溫環境的狀態急劇改變,頻繁的高溫、低溫交替打擊,使豬體的內分泌系統、血液循環系統、消化系統面臨嚴峻考驗,使得妊娠母豬、哺乳母豬和仔豬、斷奶小豬、過于肥胖的待出欄肥豬發病率明顯上升。
(4)頻繁出現的風雨雷電天氣使得豬群處于驚恐狀態,從而引起內分泌機能的紊亂,使其對暴風雨和雷電天氣之后濕熱環境的適應能力下降。
(5)酷暑期豬群疫病多發,提前做好豬群的防暑降溫工作,同時要及時進行豬群抗熱應激的準備,可以使用抗激肽+夏舒清 進行拌料飼喂??紤]到疫病多發,可以使用晨源佰益凈+副豬鏈毒康 進行拌料飼喂。
全國服務熱線